埔里社四首·其四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萧萧新隘路,落落几番家。

傍石茅为屋,当门竹映沙。

馘头誇出草,黥面比簪花。

今夜关山月,婆娑醉舞斜。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猜您喜欢

  • 1.《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宋朝·辛弃疾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 2.《琼州茉莉轩明朝·王克义游客凭栏趣最宜,构轩兀坐看花枝。含英沁露微醺际,吐卉当风送馥诗。蓓蕾似于邪党妒,清香偏与正人期。繁华眼界空千里,茂叔渊明怎得知。
  • 3.《太平令元朝·郑廷玉自斗宝临潼赴会。赐无祥公主来归。曾对天割襟为记。愿世世无相违背。这信誓。在彼怎悔。难得见今朝这日。
  • 4.《听松阁拟陶明朝·叶茂才道胜无喧寂,心远境自超。况闻松风清,如奏咸与韶。泉声和松韵,山色增松标。云来弄松影,月出娇松梢。应接不能暇,此景谁来描。我本渊明徒,未肯轻折腰。半截滁阳牧,脱屐...
  • 5.《浣溪纱·其七·和漱玉词清朝·王士祯奁畔豪犀间玉梳。新妆才罢晓寒初。曲栏花日影扶疏。金鸭暖香消桂蠹,夜蝉轻翅上桃苏。问郎曾解画眉无。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