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寄李耐侬北京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秋意虽寥落,诗情尚发皇。

江山随月缺,草木逐风狂。

暂作佣书计,宁忘按剑伤。

故人今健在,莫负少年场。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猜您喜欢

  • 1.《乡村四月宋朝·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2.《次韵彦康宋朝·周孚读书策新功,子久勖此课。蒲梢籋寒云,了不见坎轲。深怀浃背耻,但欲袖手坐。新诗忽来辱,快读起疲懦。还疑正始在,欲突黄初过。斯文未易到,吾党真可贺。向来豫章法,政复...
  • 3.《语别沙阳父老明朝·李待问路入无诸西复东,此身那惜寄飘蓬。垂帘尽日心偏寂,作锦初年意未工。沙洞晓寒晴亦雨,洛江潮落水生风。凭谁留得河阳色,依旧桃花春自红。
  • 4.《中秋雨中赴酌见复弟有感明朝·李全昌尽日先愁风雨催,可堪良夜付徘徊。逢时但饮酉堂酒,遣兴频呼左相杯。望里姮娥空有约,撤来屏障竟无媒。平分秋色凭谁判,但对华筵剪烛灰。
  • 5.《禁林春望·其二明朝·李孙宸上苑春光早,登台望杳然。有花皆笑日,无柳不含烟。绮陌莺初啭,金河雁未旋。阳和均万户,长与奉尧天。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