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南京之翌日,登雨花台,吊太平天王,诗以侑之·其三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早用东平策,终成北伐勋。

画河师不进,弃浙败频闻。

同室戈相阋,中原剑失群。

他年修国史,遗恨在湘军!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猜您喜欢

  • 1.《赠饶阳张司户燧唐朝·李白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蹉跎人间世,寥落...
  • 2.《渔浦澄清明朝·王知人采得菱窠满画船,兰桡冲破一溪烟。秋来碧浪容能澹,雨后澄波色倍妍。数尽芙蓉千片瘦,闲来鸥鹭一生眠。江村几处黄昏月,梦里渔歌风外传。
  • 3.《次周畏斋韵赠敖气完贰尹·其四明朝·祁顺读书非但富文章,浩气真成隘八荒。阊阖排云馀谏草,江山搜景满诗囊。才名不负三场选,忠爱焉能一饭忘。却笑江州沦落者,琵琶声里泪沾裳。
  • 4.《读余氏七贤传(七贤皆从朱子游)明朝·佘翔七子高风足讨论,先朝并及紫阳门。但看虹井云塘色,吾道东南一派存。
  • 5.《昭君词明朝·吴琏妾入夷宫汉土清,玉容虚说解倾城。君王好奠毛延寿,一笔殊当百万兵。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