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州

朝代:宋朝|作者:汪元量|
绵州八月秋气深,芙蓉溪上花阴阴。
使君唤船复载酒,书生快意仍长吟。
击鼓吹笙欢客饮,脱巾露发看日沈。
归来不知其所往,但见月高松树林。

猜您喜欢

  • 1.《观祈雨唐朝·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 2.《永淳中童谣唐朝·不详新禾不入箱,新麦不入场。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
  • 3.《霜天晓角明朝·王錂丑上:终朝气愤。难遣心头恨。几度暗中思忖。冤家怎得离身。
  • 4.《偈十二首·其一宋朝·释本才上封一句,海墨难诠。墙壁瓦砾,昼夜流传。若住听莹,鹞子冲天。
  • 5.《寄哭赵文度·其一明朝·沈守正梦也连宵见,何期叹逝川。浮生悭六十,纸力定三千。故友珍残墨,孤儿泣砚田。江南江北页,一展一汪然。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亦自号水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