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道中寄平远赵宣慰

朝代:宋朝|作者:汪元量|
回雁峰前问讯,楚江几度兰香。
望美人兮何许,水云隔断潇湘。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石钟山记宋朝·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2.《漾花池宋朝·徐蒇咽咽声残吐水龙,玉炉烟断宝樽空。窗前尽日无人到,只有荷花满意红。
  • 3.《哭先师赵考古先生诗明朝·吴文祥亲炙先生已有年,深知蕴蓄冠群贤。德全圣学相传后,心契人文未画前。造化经纶图要妙,太虚聚散语精研。于今遗世真无愧,祇使愚蒙痛自怜。
  • 4.《凤阳道中明朝·李待问圣祖龙飞日,周遭佳气葱。蜿蜒来岱岳,鸡犬近新丰。汤沐瞻中立,河山忆上公。只今全盛日,不数汉歌风。
  • 5.《元宫词(一百三首)·其八十三明朝·周宪王鹿顶殿中逢七夕,遥瞻牛女列珍羞。明朝看巧开金盒,喜得蛛丝笑未休。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亦自号水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