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歌十首·柘枝舞罢竹枝歌

朝代:宋朝|作者:汪元量|
柘枝舞罢竹枝歌,风烛须臾奈尔何。
马玉池中鸿雁密,定王台上骆驼多。

猜您喜欢

  • 1.《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唐朝·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 2.《鸳鸯湖棹歌·之二清朝·朱彝尊沙头宿鹭傍船栖,柳外惊乌隔岸啼。为爱秋来好明月,湖东不住住湖西。
  • 3.《竹枝词四首·其四元朝·姚文奂家住西湖第四桥,自从丱角学吹箫。年来愁得两鬓雪,吹尽春风那得消。
  • 4.《山居·其一明朝·王邦畿晓起竹林青,凭高一草亭。文禽多慧语,选石半奇形。井水浇牙菜,山花插胆瓶。东篱新甲坼,朝日未全经。
  • 5.《题徐半山山居图清朝·王士祯先生竟学道,自制水田衣。独卧寒林静,故人相见稀。晚凉松鼠落,晓日竹鸡飞。乱叶千峰里,行歌何处归。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亦自号水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