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初度感赋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我生四十度春风,风光过眼如落红。

看山、看水俱已厌,杜户长作桑苧翁。

翁今何事守室中,俊鹰绦辔鹤囚笼?

心志降下如降龙,倜傥迥不与曩同。

梁锽意气无禄位,苏轼头颅有隐衷。

岂诚徐积不婚仕,亦匪平子甘蒿蓬。

时异世非伏环堵,譬处眢井佩鞠藭。

陆行既愁虎狼恶,波行复愁蛟鳄凶!

繁华世界皆污染,迢迢惟有冥飞鸿。

我生素志殊崇隆,伏波、定远冀一逢。

不然殿像麒麟阁,龟兹作赋声摩空。

走马扬鞭白榆塞,珥毫抵掌甘泉宫。

或为遨游万里路,东探禹穴、西华封。

昆崙、弱水无不至,返棹小泊吴江淞。

神仙鬼谷寻崆峒,有兴要登泰岱峰。

奈何憔悴羁海外,平生百愿无一从!

乾坤无家我无往,五岳空自罗心胸。

庄生幸能齐得丧,儒仲亦颇忘穷通。

呼马、呼牛靡不可,为龙、为鼠皆甚庸。

年来百念况灰尽,伏雌殊不羡飞雄。

陶潜只为菊秫计,陆倕思以田亩终。

山与鹿麋水与鱼,春听禽鸟秋听虫。

便便妙腹诗书饱,轣轣枯肠藜藿充。

妻孥酌酒为我寿,谬以少微当高崧。

灵均庚寅、我丙寅,愧无兰芷降吾躬!

劫中乌兔双丸速,倏忽十载过辽东。

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2. 「梁锽四十无禄位」,李颀

猜您喜欢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鹤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海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