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南苑西宫棘露芽

朝代:宋朝|作者:汪元量|
南苑西宫棘露芽,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猜您喜欢

  • 1.《燕山闻鹃元朝·范药庄燕山三月初三夜,听得啼鹃第一声。同是小楼孤烛下,主人睡熟客心惊。
  • 2.《嵩山二十四咏·其四·三鹤峰宋朝·楼异昔有仙翁住此间,炼成青发与朱颜。一朝跨鹤升天去,涧草岩花岂复攀。
  • 3.《秋晓明朝·朱茂曙栖鸦树杪啼,促织篱根语。不见拗花人,秋露浓如雨。
  • 4.《秋怀八首·其一明朝·李孙宸枫林一叶下微凉,银汉无云薄有霜。边塞不曾来白雁,乡园何处望清光。丛丛桂树宁招隐,采采篱花独举觞。旧日交游鱼素隔,蒹葭劳咏水中央。
  • 5.《秋夜感怀明朝·沈鍊飒飒西风日夜吹,将军出塞又空回。不知白骨堆沙岸,犹自红妆送酒杯。诸葛已无筹笔驿,李陵偏筑望乡台。悲歌莫厌伤心曲,不是忠臣定不哀。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亦自号水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