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笙斋惠和四章赋此道谢·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施梅樵|

新词青鸟忽传来,不厌焚香读百回。

未遇故人先入梦,可怜春色易成灰。

关河落日迟归思,风雨名山老弃才。

悔未十年多著作,藏书世外有蓬莱。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此收于《捲涛阁诗草》,第一首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猜您喜欢

  • 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朝·高启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 2.《登泰山(有引)元朝·王蒙 飞仙挟我游天门,足蹑万壑云雷奔。凌虚直上数千尺,适见混沌兮乾坤。巨鳌左折蓬莱股,鲸波东注榑桑根。地高俯瞰沧海日,天近仰叩...
  • 3.《金山·其二明朝·王弘诲绀宇岧峣锁翠岑,明霞宿露净朝阴。慈航能度江天阔,法界偏依水府深。海月熹微窥佛相,河沙寥寂印禅心。朅来欲问无生灭,徙倚空门漏转沉。
  • 4.《马上和王监利见寄兼简邹泽民宋朝·刘挚忆昨西归春未穷,重来堤竹已成丛。川塍足水稻齐插,霖雨涨江河欲通。一马久期均物理,双凫安得快仙风。故人况有潇湘约,应喜樽前笑语同。
  • 5.《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四十一宋朝·释怀深生时水是冰,死时冰是水。若知无去来,只此两般是。
施梅樵(1870~1949),字天,早岁号哥,壮年改为蜕奴,晚号可白、捲涛阁主人,又号笠人、笠草堂主人。彰化鹿港人。父亲施家珍为岁贡生,曾任福建福宁教谕。施梅樵性豪迈,重气节,天资甚高,读书过目成诵。光绪十九年(1893),以案首入泮。日本治台后,绝意仕途,日惟以诗自娱。与同乡洪弃生、许剑渔及苑里文人蔡启运共倡「鹿苑吟社」,又曾加入「鹿江诗会」,并担任「大冶吟社」顾问,积极从事诗教。中岁以后,流离转徙,到处设帐授徒,以期延续斯文于不坠。生平流自赏,晚年生活困顿,牢骚抑郁,悉发为诗。〖参考施让甫〈施公梅樵家传〉,《鹿江集》,彰化:瑞明印书局,1957年;林翠凤《施梅樵及其汉诗研究》,中山大学中文所博士论文,2009年。〗

洪弃生认为施梅樵诗:「传诸他日,将在郑所南之间,拟于本朝,岂居赵瓯北之下。」施士洁谓其诗:「雄秀精深,各臻其妙。」〖以上两则见施梅樵《捲涛阁诗草》序,台中:著者自印本,1921年。〗陈衍则以为梅樵:「才大心细,元气充溢,集中佳作,多入神化。」〖参考施梅樵《鹿江集》,序。〗大正十年(1921)门人杨尔材、袁饮湘、李樱航与其侄施石甫、施让甫共同刊印编校《捲涛阁诗草》。民国四十六年(1957)施让甫再辑《鹿江集》出版。施梅樵另有〈玉井诗话〉、《白沙诗集》、《捲涛阁尺牍》、《见闻一斑》、《读书劄记》〖参考施梅樵《鹿江集》,序;王国璠《台湾乡土文物浅说》,台北:北区台湾史迹源流研究会,1982年。〗,除部份〈玉井诗话〉可见于《鲲洋文艺社报》外,其馀皆未见刊。民国九十年(2001)六,高志彬将《捲涛阁诗草》、《鹿江集》重印,编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三辑,题为《梅樵诗集》,由龙文出版社出版。兹以《捲涛阁诗草》、《鹿江集》为底本,参考鹿港文教基金会所藏《施梅樵诗草》、《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鲲洋文艺社报》、《孔教报》、《台湾诗学》、《诗文之友》、《詹作舟全集》等报刊诗集编校增补。(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