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病中得笙斋诗·其四

朝代:清朝|作者:施梅樵|

愿觅丹邱学养生,閒云野鹤旧同盟。

但看身外归无相,莫替人间写不平。

随分樵渔堪寄迹,放怀天地总忘情。

与君行乐资歌咏,高唱南岗第一声。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收于《捲涛阁诗草》,第一首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猜您喜欢

  • 1.《天净沙·渔父元朝·徐再思忘形雨笠烟蓑,知心牧唱樵歌。明月清风共我,闲人三个。从他今古消磨。
  • 2.《鹊桥仙·待月元朝·完颜亮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
  • 3.《别陈廷器明朝·王佐(汝学)逢君不用寄家书,琐琐皆烦报敝庐。杜子诗穷行负酒,冯郎歌苦食无鱼。十年别恨风尘里,三世通家气谊馀。归到琼南问江左,白头今拟卜休居。
  • 4.《过顾使君新居元朝·张适解印归来雪满颠,草堂新构水西边。窗前更种萧萧竹,听雨清宵对鹤眠。
  • 5.《次敖静之赠行韵明朝·祁顺胸吞云梦气横秋,三峡词源日倒流。正喜同官薰晋鄙,可堪临别赠吴钩。翰林风月长庚老,杜曲烟花子美愁。欲问相思意何限,汴河汾水两悠悠。
施梅樵(1870~1949),字天鹤,早岁号哥,壮年改为蜕奴,晚号可白、捲涛阁主人,又号笠人、笠草堂主人。彰化鹿港人。父亲施家珍为岁贡生,曾任福建福宁教谕。施梅樵性豪迈,重气节,天资甚高,读书过目成诵。光绪十九年(1893),以案首入泮。日本治台后,绝意仕途,日惟以诗自娱。与同乡洪弃生、许剑渔及苑里文人蔡启运共倡「鹿苑吟社」,又曾加入「鹿江诗会」,并担任「大冶吟社」顾问,积极从事诗教。中岁以后,流离转徙,到处设帐授徒,以期延续斯文于不坠。生平流自赏,晚年生活困顿,牢骚抑郁,悉发为诗。〖参考施让甫〈施公梅樵家传〉,《鹿江集》,彰化:瑞明印书局,1957年;林翠凤《施梅樵及其汉诗研究》,中山大学中文所博士论文,2009年。〗

洪弃生认为施梅樵诗:「传诸他日,将在郑所南之间,拟于本朝,岂居赵瓯北之下。」施士洁谓其诗:「雄秀精深,各臻其妙。」〖以上两则见施梅樵《捲涛阁诗草》序,台中:著者自印本,1921年。〗陈衍则以为梅樵:「才大心细,元气充溢,集中佳作,多入神化。」〖参考施梅樵《鹿江集》,序。〗大正十年(1921)门人杨尔材、袁饮湘、李樱航与其侄施石甫、施让甫共同刊印编校《捲涛阁诗草》。民国四十六年(1957)施让甫再辑《鹿江集》出版。施梅樵另有〈玉井诗话〉、《白沙诗集》、《捲涛阁尺牍》、《见闻一斑》、《读书劄记》〖参考施梅樵《鹿江集》,序;王国璠《台湾乡土文物浅说》,台北:北区台湾史迹源流研究会,1982年。〗,除部份〈玉井诗话〉可见于《鲲洋文艺社报》外,其馀皆未见刊。民国九十年(2001)六,高志彬将《捲涛阁诗草》、《鹿江集》重印,编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三辑,题为《梅樵诗集》,由龙文出版社出版。兹以《捲涛阁诗草》、《鹿江集》为底本,参考鹿港文教基金会所藏《施梅樵诗草》、《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鲲洋文艺社报》、《孔教报》、《台湾诗学》、《诗文之友》、《詹作舟全集》等报刊诗集编校增补。(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