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沈笛亭许存奏过林痴仙无闷草堂

朝代:清朝|作者:施梅樵|

十里遥瞻白板门,数家烟火自成村。

等身著作存诗卷,乱世功名付酒樽。

谈笑却嫌春夜短,山林始信布衣尊。

相逢禁说沧桑事,旧雨凋零已断魂。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此收于施梅樵《捲涛阁诗草》,又载《诗文之友》第一卷第四期,「遗作选辑」栏,1953年81日、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2. 杨永智编校

猜您喜欢

  • 1.《宿翠岩寺呈马彦若徐师川宋朝·洪刍不到翠岩如许久,朅来聊复破春愁。已闻高士徐孺子,更约平生马少游。梦里钟声惊客枕,静中玉子落纹楸。非关风雨留连我,要作山间十日留。
  • 2.《宋朝·薛弼南县富角盐,沿田劳少休。
  • 3.《次韵大人与藤守游东山宋朝·苏过滩声已悲秋,涧色犹藏春。驾言东山游,缅彼千载人。使君平阳意,客至但饮醇。风松作鼓吹,迎送长江滨。尔来乘桴翁,归路物色新。高情寓箕颍,绝意登麒麟。三吴有负郭,
  • 4.《游白莲留题清公方丈明朝·朱翰上方台殿好游行,岁晚来寻物外盟。僧喜笑谈忙具茗,客惭贫贱懒通名。疏林小径稀人迹,落日长廊有磬声。愧向迷涂空白首,欲从支遁寄馀生。
  • 5.《王文成纪功碑清朝·王士祯文成摩厓碑,其字犬如手。万古一浯溪,光芒同不朽。
施梅樵(1870~1949),字天鹤,早岁号哥,壮年改为蜕奴,晚号可白、捲涛阁主人,又号笠人、笠草堂主人。彰化鹿港人。父亲施家珍为岁贡生,曾任福建福宁教谕。施梅樵性豪迈,重气节,天资甚高,读书过目成诵。光绪十九年(1893),以案首入泮。日本治台后,绝意仕途,日惟以诗自娱。与同乡洪弃生、许剑渔及苑里文人蔡启运共倡「鹿苑吟社」,又曾加入「鹿江诗会」,并担任「大冶吟社」顾问,积极从事诗教。中岁以后,流离转徙,到处设帐授徒,以期延续斯文于不坠。生平流自赏,晚年生活困顿,牢骚抑郁,悉发为诗。〖参考施让甫〈施公梅樵家传〉,《鹿江集》,彰化:瑞明印书局,1957年;林翠凤《施梅樵及其汉诗研究》,中山大学中文所博士论文,2009年。〗

洪弃生认为施梅樵诗:「传诸他日,将在郑所南之间,拟于本朝,岂居赵瓯北之下。」施士洁谓其诗:「雄秀精深,各臻其妙。」〖以上两则见施梅樵《捲涛阁诗草》序,台中:著者自印本,1921年。〗陈衍则以为梅樵:「才大心细,元气充溢,集中佳作,多入神化。」〖参考施梅樵《鹿江集》,序。〗大正十年(1921)门人杨尔材、袁饮湘、李樱航与其侄施石甫、施让甫共同刊印编校《捲涛阁诗草》。民国四十六年(1957)施让甫再辑《鹿江集》出版。施梅樵另有〈玉井诗话〉、《白沙诗集》、《捲涛阁尺牍》、《见闻一斑》、《读书劄记》〖参考施梅樵《鹿江集》,序;王国璠《台湾乡土文物浅说》,台北:北区台湾史迹源流研究会,1982年。〗,除部份〈玉井诗话〉可见于《鲲洋文艺社报》外,其馀皆未见刊。民国九十年(2001)六月,高志彬将《捲涛阁诗草》、《鹿江集》重印,编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三辑,题为《梅樵诗集》,由龙文出版社出版。兹以《捲涛阁诗草》、《鹿江集》为底本,参考鹿港文教基金会所藏《施梅樵诗草》、《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鲲洋文艺社报》、《孔教报》、《台湾诗学》、《诗文之友》、《詹作舟全集》等报刊诗集编校增补。(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