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介臣郡守钤印刊贴粤东义旅谕夹板番义律吗哩逊

朝代:清朝|作者:施钰|

景物繁华羡广州,堪嗟乐土顿生忧。

请缨莫慰终军愿,投笔孰如定远侯。

莽伏萧墙根迅埽,炮称滚地战宜谋。

蛟宫若起冯夷舞,不患无风发石尤。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以「台大本」为底本,参考「文献本」。此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2. 此诗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猜您喜欢

  • 1.《五七言禅诗·其三·光明崖五首唐朝·敦煌曲子有求皆有苦,少欲必心安。冤亲悉平等,世乐暂时间。眷属相结伴,历劫受饥寒。恩爱如泡影,贪者不归还。
  • 2.《偈·其一唐朝·契此是非憎爱世偏多,子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 3.《和李泰叔宋朝·沈辽一身已与世相违,宁假虚名竹帛垂。老去读书聊自遣,病多饮药倚支持。长因斜日增离恨,却有秋风慰所思。屡辱高吟不即报,使来多值欲眠时。
  • 4.《美泷滩和先兄韵明朝·王佐(汝学)无边诗景半消沉,岁晏还来憩绿阴。山折水更怜地老,鸟啼花落恨春深。梦回池草还联句,眼看江蓠但洒襟。当日已成伤往事,况无欢会到如今。
  • 5.《禹穴二首·其一明朝·王渐逵青山遥识会稽名,应是君王翠辇经。嬴政不知何事者,故驱儿女向沧溟。
施钰(1789~1850),字少相,一字霄上,号石房居士,原籍福建晋江,为施世榜七房孙。清嘉庆八年(1803)东渡来台,遂寄籍于竹堑。为章甫弟子,道光四年(1824)成岁贡,不仕,设教乡里。道光二十二年(1842)西渡,道光三十年(1850)卒于泉州北别业。著有《台湾别录》二卷、《石房樵唱》四卷。  《台湾别录》刊行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乃泉州刻本。此书收录施钰道光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间(1841~1843)诗作,嘉庆二十一年(1816)及道光二十一年(1841)试艺二篇、杂作九篇。《台湾别录》原有两卷,现仅存卷二。目前可见有两版本,一部典藏于台大图书馆(简称「台大本」),另一部收存于施钰直系裔孙施继祖手中,后由杨绪贤整理刊印于《台湾文献》第二十八卷第二期(简称「文献本」)。兹以「台大本」为底本,参考「文献本」加以编校。至于道光三十年(1850)出版的《石房樵唱》,目前则尚未得见。(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