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廿七夜半再入柘庄

朝代:清朝|作者:修承浩|

江村不投宿,逐伴入柘庄。

是时新雨后,秋风袷衣凉。

寒蛩鸣草际,村鸡叫隔墙。

山径不觉远,溪岸何其长。

行行夜已半,清露湿衣裳。

我今年六十,尚喜腰脚强。

生性乐林泉,浮荣非所望。

寂寂溪楼上,一枕梦羲皇。

注释

1. 押阳韵 出处:柘园

猜您喜欢

  • 1.《环翠楼元朝·吴当碧梧翠竹倚孱颜,故筑层楼与客攀。剑气每留星汉上,山光只在雨帘间。娟娟晓日开眉黛,蔼蔼春云拥髻鬟。便欲买舟江海去,杖藜应许叩岩关。
  • 2.《赠无著宋朝·李彭萧萧玉涧翁,韵调实瑰朗。怀人修文去,音尘生逸想。岂唯招重客,我庐亦时枉。徽轸发妙言,幽园复清旷。飘忽下岩隈,岁月驶两桨。寒蝉久停号,新禽哢佳响。去者念履綦,方来...
  • 3.《宁川西寺水阁呈周格非承议宋朝·释道潜岧峣画栋与云平,一派寒流玉镜清。三岛胜形方足拟,千钧笔力始能名。鸥翻翠霭光中去,山倚朱栏静处横。令尹政闲勤把酒,风流未减谢宣城。
  • 4.《题赵松雪画·其二元朝·虞堪王孙今代玉堂仙,自画苕溪似辋川。如此青山红树底,那无十亩种瓜田。
  • 5.《英德过吴侍御俨五故宅肃拜遗像赠乃子太学调阳明朝·何吾驺乌台怀旧德,柏荫识遗贤。国士难为报,流风信可传。况森种玉瑞,得简避人篇。自昔深怀抱,披衣钟漏前。
修承浩(1875~1953),字翰青,湖南沅陵人。清光绪二十八年举人。曾任广西省抚台内收发并负责机要,并任宜、富川知事和广东省阳江厅同知等职。在此期间,结识蔡锷并秘密参加同盟会,两人意气相投,结为金兰。辛亥革命后,蔡锷将军任南省都督,承浩公任都督府秘书长,力助蔡锷创办南讲武堂。之后,任四川省永宁、川东道道尹,四川省政务厅厅长等要职。民国五年,当蔡锷率部护国讨袁进入四川时,承浩公正在四川任永宁道尹,立即因势利导,力促四川军务陈宦宣布四川独立。蔡锷病故,四川军政各派明争暗斗,官场腐暗,民生涂炭,其深感厌恶,于民国六年乞假回乡,筑庐隐居。后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多次邀请出任省府要职,均谢绝。民国十五年,贺龙元帅北伐途经沅陵,仰慕承浩公高义,曾专程登门拜访。民国十八年,沅陵修纂县志,县长罗亨衢聘为修纂。解放后,任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委员、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常务委员、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