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抚松处士井底蛙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井蛙拘于墟,何足语溟渤!

井中数斗泥,是渠盘踞窟。

一鸣华林园,青紫遂滥窃。

居然比令仆,给廪何须说。

蜂衙蚁队外,别是一官阀。

鼓吹草间来,众虫畏瞋喝。

汝虽性善怒,伎俩亦云劣。

但能困蜈蚣,未堪制蛇蝎。

胡然鸣得意,向人日喧聒?

人事亦何常,锦袄有时脱。

似闻南烹客,沸鼎为汝设。

跳梁漫自喜,骄甚理必灭。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八部

猜您喜欢

  • 1.《游子吟唐朝·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2.《金缕曲·咏白海棠清朝·顾太清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偏触动、词人系念。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肯为我,一时暂。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
  • 3.《志感明朝·任环遥忆当年痴小时,才离跬步即相思。而今落魄沧江外,回首怜儿更是谁。
  • 4.《洞山明朝·朱用纯传闻林屋中,其事多不经。古今足迹到,玉柱与金庭。我亦无所取,披云上翠屏。不知自何代,忽然来六丁。顽顽矿乱斧,片片堆空青。舞伏非一势,龙象各殊形。玲珑复突兀,巧匠...
  • 5.《湄潭道中明朝·江源客路千山里,阴晴一霎间。雨馀岩溜急,春尽鸟声闲。笑我诗才涩,非渠物色悭。檐头犹有酒,三酌壮衰颜。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