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杂诗六首·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晋代衣冠族,唐藩割据场。

山连百越远,水接十洲长。

海物鱼盐富,天文牛斗光。

有人览形胜,怀古意茫茫。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猜您喜欢

  • 1.《郊庙歌辞·享先蚕乐章·昭庆唐朝·不详仙坛礼既毕,神驾俨将升。伫属深祥起,方期庶绩凝。虔诚资宇内,务本勖黎蒸。灵心昭备享,率土洽休徵。
  • 2.《斑石枕联句宋朝·向宗道斸得西山骨,磨砻露斑駮。凝结一何怪,形模万难学。直疑彩云根,又讶紫珉礏。中瘦■蛟腹,外文灼龟壳。冷剖清泉肝,
  • 3.《江上望采石怀李白明朝·李元畅挂席扬子津,东望见采石。千尺金芙蓉,俯瞰蛟龙宅。落日摇青苍,媚我远行客。忆昔谪仙人,矶头坐寒碧。只身傲千古,两眼空八极。笔夺楚山雄,觞飞吴月白。霞光堕宫锦,鲸游...
  • 4.《徐人歌明朝·李孙宸延陵季子兮,不负故。挂邱墓之剑兮,为心许。
  • 5.《水龙吟·其三·和坡公杨花韵清朝·王士禄玉阶画省全慵,任教细逐桃花坠。撩他燕胻,呢他莺啭,晓情暮思。天与颠狂,去来那管,重门深闭。看将低仍飏,依稀思妇,眠初妥,还惊起。才到墀心栏嘴。又轻粘、翠屏朱缀。...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海,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