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自寿·其十二

朝代:清朝|作者:林纾|

宦情早淡岂无因,乱世诚难贡此身。

移译泰西过百种,传经门左已千人。

自坚道力冥机久,不饮狂泉逐世新。

坐对黄花微一笑,原来有味是能贫。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2. 余同通西文者,译泰西小说近一百五十种,今合百种为余丛书

猜您喜欢

  • 1.《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清朝·张惠言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
  • 2.《郊庙歌辞·梁太庙乐舞辞·皇帝行唐朝·不详莫高者天,攀跻弗克。隮天有方,累仁积德。祖宗隆之,子孙履之。配天明祀,永永孝思。
  • 3.《扑灯蛾明朝·叶宪祖生:我猛然思去日。刚肠欲自裂。若不用辛勤。只恐又遭前辙也。从今志决。弃家乡不惮周折丑:官人。你。要读书村庄静贴。又何须他州外郡苦离绝。
  • 4.《斐园杂咏十一首·其八·馀轩明朝·李云龙调高尝寡和,境绝每无邻。持留一席地,安顿世间人。
  • 5.《望月明朝·沈光文望月家千里,怀人水一湾。自当安蹇劣,常有好容颜。旅况不如意,衡门亦早关。每逢北来客,借问几时还。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蠡叟、冷红生……等。清福建闽县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于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文精舍、京师金台书院讲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担任京师五城学堂教习,三十二年(1906)任教京师大学堂。教学之馀,由他人口译,以古文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馀种(或言共二百馀种),世称「林译小说」,乃引介西方文学之先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与王寿昌合译之《巴黎茶花女遗事》最为著名。平生著述丰富,与古文相关者如《畏庐文集》、《春觉斋论文》、《文法讲义》……等数十种;作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所出版的《闽中新乐府》收仿乐府体诗歌三十二首,激议时政,倡导改良,是其平生第一部著作,行海内,王松《台阳诗话》特别予以介绍;此外作《畏庐遗迹》、理论专著《春觉斋话论》,都为世人所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