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朝代:清朝|作者:李逢时|

幽栖傍碧水,水泻两山间。

山近晴还雨,风轻云自閒。

□□□□□,□□□□□。

□□□□□,□□□□□。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蜕庵老人《大屯房谭荟》。

2. 此收于蜕庵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猜您喜欢

  • 1.《题胡九龄画夏景牛宋朝·李彭阴岑不造天,憩此老觳觫。辍耕垄上来,投闲慰心曲。养牲奉严禋,盖用茧栗犊。莫起陆沈悲,焉知果非福。
  • 2.《自武宁舍舟度岭投宿南山寺宋朝·李彭水落晚滩涩,云生寒岭昏。舍舟步崎峰,郁萝陟松门。孤烟望墟落,浮林自一源。野杓方屡渡,槿篱时扣阍。弄孙何许翁,夷面复鸟言。问津了不解,路穷斜谷分。暝投古兰若,钟磬...
  • 3.《丛桂轩·老翠宋朝·赵崇㻱霓裳阿妹舞婆娑,老翠连云秀复华。露令山房笼月色,风清池馆落天葩。分来窦氏三秋种,斧罢吴生几树花。莫讶仙才无用处,一朝队引啸烟霞。
  • 4.《与性之宋朝·释德洪物外不可必,相看一笑休。好山终入手,堕甑懒回头。知复何时见,聊为此日留。定难瞒道眼,得丧两浮沤。
  • 5.《脱布衫明朝·谷子敬则见他乌云坠蝉鬓鬅松。秋波困醉眼朦胧。酒力透冰肌色浓。枕痕印粉腮香重。
李逢时(1829~1876),字泰阶,台湾宜兰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为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科拔贡,同治元年(1862)应台湾道兼学政孔昭慈之聘为幕宾。同治四年(1865)李逢时因三姓械斗事件受牵累,避乱大湖庄,此后他仕途不顺,恐怕与此事有关。李氏诗中多咏兰阳当地光兼及史事者,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所述地方史事可补史书之不足。  李逢时诗集目前仅见《李拔元遗稿》抄本传世,由北台文人李硕卿授与门生李建兴,复于1956年赠与宜兰文献会。其后文献会裁撤,该抄本下落不明,目前所见者乃陈长城藏本。陈氏谓此为「光绪年间基隆大儒保粹书斋主人李硕卿为之抄存,民国初年李氏门人省议员李建兴再为抄存」,可见此抄本乃辗转传抄而来,有毛笔与硬笔书写,字迹错杂,错误不少。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谓李逢时有《观澜草堂诗稿》,与今所见似非同一版本〖编者按:连横《台湾诗乘》所录四首皆今本所无,因此李逢时诗稿版本当不只一种。〗。目前宜兰县史馆所藏及龙文出版社王国璠总辑、高志彬主编《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三辑‧泰阶诗稿》,皆据陈长城所藏本复印(简称「汇刊本」)。然而此版本有部分与宜兰县史馆的复印本略有出入。今以宜兰县史馆《抄本》为底本,再与「汇刊本」及卢世标选编发表于《宜兰文献》二卷二期(称「宜兰文献本」)的内容互校。(黄宪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