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七律三首(明延平王,二首之二)

朝代:清朝|作者:吴德功|

楼船航海渡东宁,战退红毛辟赤城。

击楫渡江同祖逖,屏居绝岛效田横。

偏安计屯期存祀,弱冠兴师独请缨。

太息孤忠难遂志,一生心事付沧瀛。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收于《瑞桃斋稿》;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

2. 明延平王,二首之二

猜您喜欢

  • 1.《幽居初夏宋朝·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2.《罗池石刻唐朝·不详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山左首。福士氓,制九丑。
  • 3.《丁亥莫春有怀明朝·王邦畿一自烟尘后,亲知音信稀。出门芳草绿,闭户梨花飞。古道行人绝,长城饮马肥。临风倍惆怅,何处送春归。
  • 4.《次韵韩文若展江五咏·其一宋朝·苏过山河景色本无偏,须信壶中有洞天。明月端地临不夜,珠宫玉宇澹娟娟。
  • 5.《颂古六首·其五宋朝·释惟照枯木堂中第一人,坐观成败枉精神。可怜明一色边事,直至而今没眼筋。
吴德功(1850~1924),字汝能,号立轩。世居彰化,受业于从叔吴子超及柯承晖、陈肇兴、蔡醒甫诸先生,同治十三年(1874)中秀才。光绪十七年(1891)台湾省设通志局,受聘主修《彰化县志》。光绪二十年(1894)原已完成彰化县采访册,因乙未割台,遂佚失。日军入台北城之初,吴德功曾应台中知府孙传衮之邀,计议防范事宜,并筹设「联甲局」,募练勇、捕盗贼,对彰化社会秩序的维持,贡献颇大。日本领台后,执政者曾多方敦请吴氏出仕,委以职务。在诸多因素的考量下,吴氏接受日人的邀聘。明治三十年(1897)担任参事、明治三十一年(1898)担任台中师范学校教职、明治三十三年(1900)应台湾总督之邀参加「扬文会」,明治三十五年(1902)获颁绅章。《台湾士绅录》评之曰:「忠诚悃笃,急公好义,邑中大小事件,人无不就谋,谋而莫不通」。毕生重视社会福利,彰化育婴堂、忠义祠、节孝祠之筹建,皆由吴氏主其事。  生平著有:《戴施两案纪略》、《让台记》、《瑞桃斋诗话》、《瑞桃斋诗稿》、《瑞桃斋文稿》等。其中,后三部与文学相关。读其诗,将有助于晚清至日治中期台湾中部士绅在政权转移后的心路历程及现实处境之了解。以下以大正十年(1921)吴德功捐给台湾总督府图书馆的《瑞桃斋诗稿》手钞本为底本,进行编校。(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