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秦炳臣军门(此组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吴子光|

矍铄翁真海内推,几年偃伯奏灵台。

一家儿女恩犹割,万里欃枪力可回。

金紫半逢青眼里,功名都向赤心来。

燕然山上风云壮,濡笔铭勋待隽才。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陈汉光《台湾录》

2. 此组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敦煌廿咏·其十八·相似树咏唐朝·敦煌人作品两树夹招提,三春引影低。叶中微有字,阶下已成蹊。含气同修短,分条德且齐。不容凡鸟坐,应欲俟鸾栖。
  • 2.《浣溪沙·其一·即席和徐守元宵宋朝·丘崇铁锁星桥永夜通。万家帘幕度香风。俊游人在笑声中。罗绮十行眉黛绿,银花千炬簇莲红。座中争看黑头公。
  • 3.《玉芙蓉·春来花正娇明朝·王玉峰春来花正娇。春去花随老。二兄。想人生一瞬总成虚眇。花开花谢春还到。年去年来岁暗消。
  • 4.《故李察院挽歌辞二首·其二宋朝·綦崇礼有才曾少试,无命可深尤。宪府初峨豸,沧溟遽狎鸥。盛年嗟未老,多病忽先秋。勤学平生事,萱堂孰解忧。
  • 5.《水仙子明朝·谷子敬这个是携一条铁拐入仙乡。这个是袖三卷金书出建章。这个是敲数声檀板游方丈。这个是倒骑驴登上苍。这个是提笊篱不认椒房。这个是背葫芦的神通大。这个是种牡丹的名姓香。净...
吴子光(1819~1883),原名儒,字士兴,后因业师宋心珠(名其光)之贶,改今名,号芸阁,别署壑,晚年自号铁梅老人或铁梅道人。原籍广东嘉应州,生于清嘉庆廿四年(1819),卒于光绪十九年(1883),年六十五。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长于诗,尤长骈体。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庄,聘子光设教其中,宾主殊相得。从其游者除吕氏兄弟外,尚有:傅子亦、丘逢甲、谢颂臣及子光之侄吴师廉等。大抵而言,晚清本土才学之士,尽萃于斯。筱云轩藏书数万卷,无所不备,吴子光曾为之作藏书记。逝后,吕家礼葬之,并恤其家,越年,复出资刻其书。王《台阳诗话》称其诗「专学晚唐」,「杰句名篇,美不胜录。」从〈小草拾遗序〉可知其少时好赋,原存有古律赋百馀篇;中年后,以近体诗为主要创作对象,亦存有二百多首,惜多所亡失。芸阁博学多才,然一生遭际不佳,「欲伸其文章报国之志而不可得」 。于是,以东坡自况,名其文集为《一肚皮集》。共十八卷,于光绪元年(1875)刊刻行世,附诗作《小草拾遗》一卷。又著《三长赘笔》十六卷、《经馀杂录》十二卷。则诸史绪论、书后题跋、古今词语、词林典实之类。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尝辑其有关台湾史迹稿为《台湾纪事》,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三十六种。民国六十八年(1979)中华民国史迹研究中心得其稿本,辑印为《吴子光全书》,民国九十年(2001)又由龙文出版社重印出版。今以《一肚皮集》所附《小草拾遗》为底本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