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诵篇·其三

朝代:清朝|作者:吴子光|

日出榑桑第一州,吟鞭到处许勾留。

虚堂镜影陈良翰,似水臣心郑子游。

夹道青旗杨柳驿,半轮卿月海天秋。

汉家遗迹燕山在,珍重铭勋笔力遒。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陈汉光《台湾录》

2. 作者注:「为台澎观察黎公兆棠作。」此组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猜您喜欢

  • 1.《再次韵怀归元朝·陈镒褐衫偶着来从宦,也蹑通班缀鹭鹓。报主惭无补衮手,归田只合共农言。年来旧业书千卷,老去闲心竹一轩。有地宽闲午溪上,木奴更种满秋园。
  • 2.《同(按:同杨蟠《宿天竺寺赋闻泉》。)宋朝·释惟晤涧泉吾所好,山舍寂无喧。春脉生云底,夜声来枕前。风休不动竹,月上未啼猿。石上鸣逾急,泠然清梦魂。
  • 3.《春日寄怀陆使君·其三明朝·佘翔木兰陂上麦如云,露冕风流忆使君。一自单车俄入郡,讴歌何处不相闻。
  • 4.《雉子斑明朝·李孙宸雉子斑,同母生长草泽间。毛羽初成相比匹,我斑不如尔斑斑。须臾群飞戏江干,王孙见之择而弹。斑者先残。雉子惊飞去向其母言:母生我曷斑,速为我擢毛毁羽免受王孙弹。
  • 5.《西江月·其一·怀黄山东园清朝·王士祯梦想天都黄海,吾庐亦枕黄山。半天高柳水潺潺。门跨飞梁绝涧。林下棋逢橘叟,矶头钓共鱼蛮。烟消月出鹤飞还。人在画溪东岸。
吴子光(1819~1883),原名儒,字士兴,后因业师宋心珠(名其光)之贶,改今名,号芸阁,别署壑,晚年自号铁梅老人或铁梅道人。原籍广东嘉应州,生于清嘉庆廿四年(1819),卒于光绪十九年(1883),年六十五。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长于诗,尤长骈体。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庄,聘子光设教其中,宾主殊相得。从其游者除吕氏兄弟外,尚有:傅子亦、丘逢甲、谢颂臣及子光之侄吴师廉等。大抵而言,晚清本土才学之士,尽萃于斯。筱云轩藏书数万卷,无所不备,吴子光曾为之作藏书记。逝后,吕家礼葬之,并恤其家,越年,复出资刻其书。王松《台阳诗话》称其诗「专学晚唐」,「杰句名篇,美不胜录。」从〈小草拾遗序〉可知其少时好赋,原存有古律赋百馀篇;中年后,以近体诗为主要创作对象,亦存有二百多首,惜多所亡失。芸阁博学多才,然一生遭际不佳,「欲伸其文章报国之志而不可得」 。于是,以东坡自况,名其文集为《一肚皮集》。共十八卷,于光绪元年(1875)刊刻行世,附诗作《小草拾遗》一卷。又著《三长赘笔》十六卷、《经馀杂录》十二卷。则诸史绪论、书后题跋、古今词语、词林典实之类。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尝辑其有关台湾史迹稿为《台湾纪事》,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三十六种。民国六十八年(1979)中华民国史迹研究中心得其稿本,辑印为《吴子光全书》,民国九十年(2001)又由龙文出版社重印出版。今以《一肚皮集》所附《小草拾遗》为底本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