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香根先生诗有序

朝代:清朝|作者:吴子光|

五星奎聚照崧台,大海成连遇异才。

论事不搜三古后,读书曾过八千来。

證将知己心非石,修到前身骨是梅。

历代史中循吏传,独尝甘苦味如回。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林文龙《台湾录拾遗》

2. 此诗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猜您喜欢

  • 1.《水龙吟·采药径宋朝·葛长庚 云屏漫锁空山,寒猿啼断松枝翠。芝英安在,术苗已老,徒劳屐齿。应记洞中,凤箫锦瑟,镇常歌吹。怅苍苔路杳,石门信断,无人问、...
  • 2.《琴操(有序)宋朝·张宪 瀍水东奔兮涧水攸同,禾黍离离兮荠麦蓬蓬。周召不作兮桓文告终,王曰以公兮雅降为风。乌乎!平既自夷兮赧宁得不穷!右悯周。秋草...
  • 3.《七言将至瀛州从事张祥寄诗和答宋朝·沈遘驿骑驱驰万里身,锦貂浑欲变缁尘。平生未识行边地,今日初欣遇故人。洗眼已惊双鲤至,相看应讶二毛新。羡君独得从军乐,三岁高阳幕里宾。
  • 4.《寄竹阁臣师宋朝·许景衡鹿苑西湖上,乌台北斗旁。尘沙空自老,云外定相望。林麓馀秋色,郊原半夕阳。惟应阁前竹,凛凛带新霜。
  • 5.《偈二十四首·其二十二宋朝·释守卓长期告毕,法岁云周。木人施草,石女行筹。衲僧了无交涉,那更头上安头。横担楖栗,笑傲清秋。要去即去,得留且留。逢人若问长灵老,向道浩浩尘中斗铁牛。
吴子光(1819~1883),原名儒,字士兴,后因业师宋心珠(名其光)之贶,改今名,号芸阁,别署壑,晚年自号铁梅老人或铁梅道人。原籍广东嘉应州,生于清嘉庆廿四年(1819),卒于光绪十九年(1883),年六十五。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长于诗,尤长骈体。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庄,聘子光设教其中,宾主殊相得。从其游者除吕氏兄弟外,尚有:傅子亦、丘逢甲、谢颂臣及子光之侄吴师廉等。大抵而言,晚清本土才学之士,尽萃于斯。筱云轩藏书数万卷,无所不备,吴子光曾为之作藏书记。逝后,吕家礼葬之,并恤其家,越年,复出资刻其书。王松《台阳诗话》称其诗「专学晚唐」,「杰句名篇,美不胜录。」从〈小草拾遗序〉可知其少时好赋,原存有古律赋百馀篇;中年后,以近体诗为主要创作对象,亦存有二百多首,惜多所亡失。芸阁博学多才,然一生遭际不佳,「欲伸其文章报国之志而不可得」 。于是,以东坡自况,名其文集为《一肚皮集》。共十八卷,于光绪元年(1875)刊刻行世,附诗作《小草拾遗》一卷。又著《三长赘笔》十六卷、《经馀杂录》十二卷。则诸史绪论、书后题跋、古今词语、词林典实之类。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尝辑其有关台湾史迹稿为《台湾纪事》,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三十六种。民国六十八年(1979)中华民国史迹研究中心得其稿本,辑印为《吴子光全书》,民国九十年(2001)又由龙文出版社重印出版。今以《一肚皮集》所附《小草拾遗》为底本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