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景陵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

武皇精魄久仙升,帐殿凄凉烟雾凝。
俱是苍生留不得,鼎湖何异魏西陵。

古诗简介

《过景陵》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篇讽刺唐宪宗求仙,以黄帝托讽,前两句谓宪宗死后,陵寝一片凄凉。后两句谓升天也罢,死葬也罢,都是一样。这首有深刻讽刺意味,语言却明白如话。

翻译/译文

据说宪宗皇帝的精魂早已经神仙般飞升,可这施设帷帐的寝殿却凄凉凝满烟灰尘。
反正都是一样谁也难以长留人间,那么黄帝在鼎湖升天何异于魏武帝病葬于西陵。

注释

⑴景陵:唐宪宗陵寝。
⑵武皇:指唐宪宗。唐宪宗谥圣神章武孝皇帝,故称。精魄:精魂体魄。
⑶帐殿:施设帷帐的寝殿。
⑷苍生:百姓,众民。
⑸鼎湖:即鼎湖龙去,指黄帝升仙。《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后以指帝王之崩逝。西陵:魏武帝曹操地陵,曹操逝后,葬于邺之西冈,故称。在今河南省临漳县西。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过景陵有感而作的。这首诗寓意极浅,应是李商隐少时之作。唐宪宗之崩,在元和十五年(820)。“景陵”在故蒲城西北二十里金帜山,故于开元四年(716)更名“奉先”,隶京兆府,其地多唐代帝皇陵寝,而李商隐则在年十三之际,父丧除后,移居蒲州之永乐(据冯浩《玉溪生年谱会笺》)。以此推测,此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亦应在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左右。
文学赏析
此篇讥讽迷信求仙。前二句写景陵寥落景象,那葬在这里的宪宗皇帝据称精魂已升天。但可悲的是他陵前的寝帐却凄凄凉凉,凝满尘烟,分外冷落。凄寥景色的描写显出所谓“仙升”实在是虚妄无意义,即使是皇帝也不免其一死,也落得个死后寂寞冷落下场。后二句就明白说出这个意旨,任何人,包括皇帝在内,都不过是血肉之躯,都是苍生中一个,因此谁也难以长生留世,谁也不免一死。即然如此,那么,所谓黄帝升天之说实际和曹操病死葬于西陵,并没有什么差异,这就更明确说明所谓升天成仙是没有的事,结句正是对首句武皇“仙升”的否定。
成仙迷信之说,在现代无疑是人人皆知其虚妄,是小儿便知的常识。但在那个时代却是不少人都相信和追求的,李商隐对此类迷信从多方面予以讥刺否定,反对皇帝建台求仙,是难能可贵的。

相关古诗分类

李商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