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门人戴某

朝代:明朝|作者:卢若腾|

怜子经年别,远游良苦辛。

定交多侠客,流恨托波臣。

厌乱人情剧,亡胡天意新。

从戎旧有约,莫待鱼书频。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此收于《留庵诗文集》,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2. 作者注:「时在台湾」。此诗收于《留庵诗文集》,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猜您喜欢

  • 1.《已亥杂诗·165清朝·龚自珍我言送客非佛事,师言不送非佛智。双照送是不送是,金光大地乔松寺。
  • 2.《借苏子美画像呈赵君宋朝·许景衡铁面苍髯见旧诗,人间物色转参差。君家好本烦相示,要识沧浪晚步时。
  • 3.《寄济叔兄长宋朝·彭汝砺东南路径走江淮,万里波声日夜回。流水会将孤梦去,游鳞不寄尺书来。风吹云影东西散,雨点花枝在处开。节物伤人心总碎,一春归兴满兰陔。
  • 4.《寄张书监宋朝·释元肇张公深隐处,花墅竹间篱。不作明时用,能令薄俗移。高风喧地籁,清节照天池。月下常来往,幽禽野鹿知。
  • 5.《太湖道中怀郑山公通政清朝·王士祯楚尾吴头去,天寒急景沉。朝云灊岳影,暮雪剡溪心。野店官桥路,人家笙竹林。相望二千里,何处是山阴。
卢若腾(1600~1664),字闲之,福建金门人,因金门为唐代时监牧地,故号牧洲。〖参考林树梅〈明自许先生传〉,《?人文钞》,福州:福建师范大学馆藏。〗明崇祯庚辰十三年(1640)进士,尝官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兵备道。居官洁己惠民,士民建祠以奉,有「卢菩萨」之称。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禦史,后加兵部尚书。清军南下,若腾守平阳,力战,腰臂中矢,遇水师救出。闻闽败,隆武帝被俘,痛愤赴水,?同僚救起。寻入舟山,辗转至闽海,偕王忠孝、徐孚远等居浯洲屿,自号「留庵(庵)」,一意著述。永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门、厦门。次年,遂与沈佺期等东渡,寓澎湖。病亟,遗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  卢氏情豪迈,喜六书之学,于文学创作主张需有真实情感,最忌无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气」,以直抒心志。尝自述:「丧乱以来,惊心骇目之事,层见?出,其足供诗料者多矣。」因此其诗颇能反映郑成功复台之艰难,披露郑军纪律不严,至骚扰掳掠百姓之事,以「诗史」观之,未尝不可。此外,卢氏闲退金门时,亦写下品茗、歌咏当地土之诗篇,清新可诵。著作甚丰,惜多已佚。1959年于金门鲁王冢发掘《留庵文集》、《留庵诗集》、《岛噫诗》等。不过诗集中与台湾有关之作不多,或存于《岛噫诗》,或存于《留庵诗文集》内,前者目前可见版本有:(1)旧钞本八世胞侄孙卢德资重录(2)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四五种,1968年。(3)台北大通书局,台湾文献史料丛刊,1984年。(4)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历史文献丛刊‧诗文集类。第二种系根据旧钞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选》一卷(序十、书二、疏十、露布一、传一);而第三、四种又悉据第二种版本。《留庵诗文集》系1969年由金门县文献委员会出版,依据林策勋抄寄作品二十馀首及其他书籍著录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岛噫诗》所无。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鸡晓霞〉三首诗应为钱琦之作。(许俊雅、黄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