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彭仿涛落第归蜀

朝代:清朝|作者:杜关|

樽酒离筵泪自潜,青青柳色送阳关。

可堪苏武重携手,况对刘贲一汗颜。

客梦惊回孤馆月,归帆看尽六朝山。

五年两度逢君别,肠断羁人尚未还。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猜您喜欢

  • 1.《送率府程录事还乡唐朝·杜甫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妄集。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若人可数...
  • 2.《酬虞伯生元朝·杜本满窗风雨夜沈沈,独对青灯万古心。徒有故人怜白发,自无奇骨换黄金。茅檐暖日须看献,竹简遗经正用寻。岂愧执鞭非所好,甘随麋鹿放山林。
  • 3.《次韵闻复西湖夏日六言·其七宋朝·释道潜栎杜侵阶美荫,鸣蝉托质初凉。薰风正被草木,莫作秋声感伤。
  • 4.《用前韵自述·其三明朝·吴琏四海冠裳共一家,可容衰朽老烟霞。边尘不动虏还虏,弦诵霭然华自华。恋主蚁蜂真异种,向阳葵藿实名花。孙阳眼到成高价,未信张骞独去槎。
  • 5.《赠吴元美七十明朝·沈九畴百年居第共烟村,生长相看世道存。父老每同春赛社,人家多自水临门。但愁狂态尊前减,巳判浮名物外论。最喜西来千丈镜,不惭华发照乾坤。
杜关(1864~1929),原名德舆,字若洲,后更名杜关。晚年自署柴扉野老。四川宜宾长宁县上西乡(今属四川长宁双河镇)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卖田产8亩作路费去应顺天府乡试,中举人。次年居上海,对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关条约》极其愤慨,沉痛地写了《沪上感咏》12首,并发表悲壮激昂的《哀辽东赋》,一时广传京、津、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后授户部主事,因时局动荡,未能就职。同年与黄铭训结婚。杜关自号“柴扉野老”,闭门不问政事,惟与朋友诗琴书相娱。诗皆感时忧世之作,部分收入《柴扉文存》和《柴扉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