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感咏十二首·其五

朝代:清朝|作者:杜关|

竟使长城坏,谁云执法尊。

一江涛共怒,三字狱成冤。

马革空酬志,雄心未报恩。

不堪听杜宇,月夜唤孤魂。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元韵

2. 方伯谦战牙有功,反为刘步蟾、丁汝昌陷害。

猜您喜欢

  • 1.《赠白马王彪·并序三国·曹植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
  • 2.《题耕牧图元朝·李昱春田雨馀春水绿,乌犍背立双鸲鹆。有叟有叟相追逐,手把锄犁绕江曲。初疑庞公之垄,又似子真之谷。子孙全家骨肉聚,身世百年生计足。噫,彼利禄不入于心兮,所以无荣亦无辱...
  • 3.《元亮次韵四绝相撩和答·其一宋朝·李彭枕中鸿宝袅蹄金,火候宁经手自斟。瓠子河倾那可塞,忍令清饿首阳岑。
  • 4.《清阴谷明朝·王汝玉垂阳何靡靡,繁阴覆谷中。芳春信多美,预恐起秋风。
  • 5.《次韵萧子植承务四首·其一宋朝·释德洪别后时时想见之,朅来吐语便能奇。夕阳寒带殊山雨,写出萧郎醉里诗。
杜关(1864~1929),原名德舆,字若洲,后更名杜关。晚年自署柴扉野老。四川宜宾长宁县上西乡(今属四川长宁双河镇)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卖田产8亩作路费去应顺天府乡试,中举人。次年居上海,对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关条约》极其愤慨,沉痛地写了《沪上感咏》12首,并发表悲壮激昂的《哀辽东赋》,一时广传京、津、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后授户部主事,因时局动荡,未能就职。同年与黄铭训结婚。杜关自号“柴扉野老”,闭门不问政事,惟与朋友诗琴书相娱。诗皆感时忧世之作,部分收入《柴扉文存》和《柴扉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