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晚泊

朝代:清朝|作者:李调元|

赤壁烟初合,乌林月欲升。鸟投遥岸树,人语隔江镫。

梦去家疑近,愁来枕自凭。天涯游子意,寒夜总难胜。

猜您喜欢

  • 1.《简隐鳞宣远明朝·叶太叔莫说甘逃世,迂疏性自便。鬓从斑不镊,裘任敝常悬。客惯科头接,诗多信口传。交深形迹外,实藉两君贤。
  • 2.《颂古三首·其二宋朝·释文观赵州勘破老婆时,恰似青春三月里。陌上游人争看花,鹧鸪啼处谁相委。
  • 3.《寄梁寒塘明朝·何巩道正寻芳草春山路,忽忆孤城折柳时。别几日来多远梦,行无人处得新诗。鸟藏深树啼谁见,花照空潭落自知。对此寂寥长独笑,寒塘公子久相期。
  • 4.《三姝媚·赠蒋鹿潭清朝·杜文澜空怜归去好。听千山啼鹃,泪痕多少。注酒瓶空,算袖中还剩,散花新稿。逝水年华,判断送、斜阳芳草。憔悴谁知,红豆愁抛,玉龙悲啸。谁劝春明频到。更气压云虹,意轻风鸟。...
  • 5.《田家乐清朝·汪绎短篱矮屋板桥西,十亩桑阴接稻畦。满眼儿孙满檐日,饭香时节午鸡啼。
李调元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调元(1734年-1803年),字羹堂,号村,别署童蠢翁,四川罗江县(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调元镇)李调元出生地为绵阳市安州区宝林镇大沙村,宝林镇是五十年代撤罗江县划到安县的,按出生地应为安州区人,现宝林镇已与塔水镇、清泉镇合并建新的塔水镇,政府驻塔水镇,大沙村与乌龙村合并建童山村。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人。李调元与张问陶(张山)、彭端淑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李调元与遂宁人张问陶(张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其中,张问陶成就最大,袁枚称其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诗名不彰;李调元第三。嘉庆本《四川通志》认为李调元:“其自著诗文集,不足存也。”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认为:“其自著童山诗文集亦不甚警策,词则更非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