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晚兴

朝代:清朝|作者:李调元|

漫说心如箭,其如棹泊迟。人喧上滩处,鸥避下帆时。

路转山犹见,钟鸣寺始知。回头语黄帽,此地正宜诗。

猜您喜欢

  • 1.《游广福寺宋朝·胡志康兰若幽深与世违,酒阑重觅未斜晖。篮舆绕入花边路,布衲趋迎竹下扉。清籁敲风和梵奏,独槐笼榻涨烟霏。吟栏倚遍诗成处,不觉金莲映月辉。
  • 2.《忆昔吟赠华鸿泉之金陵明朝·王立道忆昔秦淮桥上游,绿槐垂穗正宜秋。燕飞不记乌衣巷,水满微分白鹭洲。北阙晴云常冉冉,东山斜日自悠悠。风流谁是今安石,惆怅苍生独倚楼。
  • 3.《白云芳草元朝·严士贞莲花池上忆同游,客去亭空几度秋。绿水青山情黯黯,白云芳草思悠悠。吟馀转觉春光媚,笑罢那知岁月留。独倚栏杆无一语,聊凭诗句写新愁。
  • 4.《春日同孔玉横姜燕及倪鸿宝黄石斋集高梁桥台馆分赋明朝·何吾驺飙轮飞盖借閒身,遂有高梁破锦茵。出郭泉流银汉近,过桥柳色玉条新。斜连殿角阆风晚,坐忆江南绿树春。日落红绡归骑疾,搴帷无处避芳尘。
  • 5.《芜城明朝·吴实芜城自古盛繁华,玉辇巡游炀帝家。旧业消沈馀郡郭,青山迢递长桑麻。古堤尚有亡隋柳,后苑终无废汴花。行客登临多纵醉,百年兴废谩空嗟。
李调元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调元(1734年-1803年),字羹堂,号村,别署童蠢翁,四川罗江县(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调元镇)李调元出生地为绵阳市安州区宝林镇大沙村,宝林镇是五十年代撤罗江县划到安县的,按出生地应为安州区人,现宝林镇已与塔水镇、清泉镇合并建新的塔水镇,政府驻塔水镇,大沙村与乌龙村合并建童山村。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人。李调元与张问陶(张山)、彭端淑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李调元与遂宁人张问陶(张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其中,张问陶成就最大,袁枚称其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诗名不彰;李调元第三。嘉庆本《四川通志》认为李调元:“其自著诗文集,不足存也。”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认为:“其自著童山诗文集亦不甚警策,词则更非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