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其十六·《周易》占候第二十六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占贼信,父母主文书。

若遇吉神天喜位,朝廷加禄永安和,贼智设机多。

猜您喜欢

  • 1.《浣溪沙·晚出闲庭看海棠唐朝·李珣晚出闲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小钗横戴一枝芳。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阳。
  • 2.《次韵寄士美宋朝·周孚长夏苦不佳,汤熨方少休。床头得新诗,恍若从子游。绚烂晚花秀,萦纡莫江流。寒蝉久聒耳,见此长鸣鸥。吾友苏季子,莫年专一丘。相从寄琢磨,喜子今得俦。隋珠荆文璧,子馈...
  • 3.《信美亭宋朝·钟显春山磋玉水澄蓝,钓引扁舟到碧潭。岸柳新丝梳晚日,塞鸿归翼挟秋岚。兴饶席客挥金碗,睡足岩僧下石龛。怕见篙师理回棹,清樽未得恣沉酣。
  • 4.《次韵孙志康书事宋朝·苏过午枕睡方浓,雷车殷地雄。弹丸屋瓦坠,云散马牛风。神物聊相戏,惊心未解空。似催诗句急,添得锦囊丰。
  • 5.《送何龙友北上明朝·李孙宸忽忆莺花好,乘春集凤池。风云失计日,湖海送君时。短鬓怜秋色,穷交少旧知。功名非俗物,行矣爱前期。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