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其十七·占地第十五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城营内,地上起钱花。

有似马蹄同此兆,移营拥士定归家,应验决无差。

猜您喜欢

  • 1.《石梁洞明朝·王士性跨壑浑无地,凌虚别有天。谁能身似鹤,纵步入苍烟。
  • 2.《倒押前韵宋朝·彭汝砺幽斋置图史,相与乐清辰。世路宽鞿靮,心茅得斧斤。圭蓬思魏阙,寤寐想枫宸。困阨孟东野,羁穷朱买臣。惠时空有策,知己尚无人。迹退心犹锐,时穷道益伸。凤潜倾帝阁,龙蛰...
  • 3.《偈颂一一二首·其九十九宋朝·释清远东西南北四方人,地阔天遥最是亲。衡岳天台连魏阙,轻轻弹指不劳神。
  • 4.《哭少游学士·其一宋朝·释道潜江左有豪英,超骧世无伦。妙龄已述作,识造穷天人。儒林老先生,相与为友宾。客来叩治乱,亹亹披霜筠。波澜与枝叶,犹足誇后尘。青衫入仕初,十手争扶轮。孤嘲可敌众,志郁...
  • 5.《超然在东华作此招之宋朝·释德洪芒鞋踏破成何事,坐榻尘埋只汗颜。斋钵生涯唯涧饮,结茅终待老钟山。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