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其四·(京本列第七)占月第十二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占夜月,五色气相当。

此是交兵须谨慎,直须拚得赏儿郎,悭吝必相伤。

猜您喜欢

  • 1.《与诸子登岘山唐朝·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2.《久雨明朝·叶太叔种圃蔬不活,登场麦已空。人居云气里,家在雨声中。砌藓偏能绿,庭榴未吐红。何时开苦雾,杖策任西东。
  • 3.《秋意明朝·石宝玄鸟将归日,寒蝉恰蜕时。风吟金井叶,露哽木犀枝。荐寝登麻黍,经村见酒旗。犹传拊缶曲,兼诵断壶诗。农乐有如此,帝功安所知。壮心鹰隼上,旧业菊花篱。漏永稽残梦,才迟...
  • 4.《竹枝词·其三明朝·何吾驺东家女儿食兼珍,西壁含饴但素羹。待各长成十五六,食贫嫁得好良人。
  • 5.《灯夜咏所见·其二明朝·沈守正烛龙穿绣陌,一道滚香尘。逐队惊闻笑,吹烟误唾人。绾丝三寸玉,约指一双银。小邑无奇事,兹当纪日辰。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