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其十三·(京本列第六)占日第十一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相斗敌,两日见分明。

必有拔营离寨去,正当日下看抛城,大战血交并。

猜您喜欢

  • 1.《上巳日赐裴度唐朝·文宗皇帝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
  • 2.《答丁逊学虞公务见寄·其一明朝·王汝玉前峰暝色起,四野黯将暮。缅怀故山人,相望阻欢晤。戚戚抱离愁,冲冲动忧素。岂无江上舟,泛此烟中渚。尚为文墨系,未果戒归路。载歌投赠篇,惆怅徒延伫。
  • 3.《宫词·其五十二明朝·江源掖庭秋夜苦偏长,燕寝遥焚一炷香。离别人间莫惆怅,下堂无语看参商。
  • 4.《羽甫家兄斋中曲木几歌明朝·李之世离奇古木不中绳,以之为器器不平。吁嗟岂是樵爨物,高人一见眼自明。登君之堂作君几,我取离奇不取平。古之奇人多礧砢,其貌嵚巇而可惊。始知世俗称平者,乃是钝滞之别名。...
  • 5.《九日同修能凤仪游九峰寺·其二明朝·沈守正九峰未可当崔嵬,客里权浇浊酒杯。桂似松高香澹澹,塔如翁醉影颓颓。昔年此地曾红饮,今日三人藉碧苔。才历中秋又重九,满林黄缝首重回。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