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其四·(京本列第六)占日第十一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日左右,白气若虹交。

兆主血流成大战,缘君失政作成妖,无法可禳消。

猜您喜欢

  • 1.《腊日唐朝·杜甫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 2.《观曹娥庙碑同张师道学士赋元朝·陈宜甫沿流七日哭,竟与水浮沉。河伯不敢受,父尸终可寻。断碑秋雨暗,古庙暮云深。忠孝男儿事,吁嗟女子心。
  • 3.《别龙安宋朝·释德洪朅来幕阜峰前寺,弥勒同龛两见秋。今日他山生远念,何年此地复重游。主人有道忘欣厌,闲客无求任去留。索纸题诗聊赠别,更哦江海一沙鸥。
  • 4.《寒泉濯足明朝·石宝翩翩黄发翁,濯足岩下水。吾志在清波,世事如脱屣。青山长悠悠,白石亦齿齿。千古孺子歌,谁能契斯理。
  • 5.《九日登翔凤台明朝·李麟祥荒台百丈挂藤萝,驻马登游载酒过。日色濛溶天淡抹,风声嘹亮雨斜拖。忧时蒿目心同远,恋阕幽怀赋更多。借问当年程太史,金商瑟瑟奈秋何。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