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并序·其十二·风角第二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假令法,且论在三冬。

彼国守干吾欲讨,风生西北不堪征,以此较馀宫。

猜您喜欢

  • 1.《江夏送张丞唐朝·李白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送君从此去,回首泣迷津。 
  • 2.《次方实夫及诸弟游青萝峰顶韵二首·其二明朝·王渐逵堪舆饶水更饶山,只恐游人且未閒。旋鹤飞泉非俗韵,绿萝苍磴有神丹。攀崖此日应穷顶,观海何时得悟澜。怪我同心不同赏,短槎遥滞水云间。
  • 3.《寄公权宋朝·彭汝砺灵源起幽谷,萧洒与秋宜。世事有穷处,泉声无尽时。流沾一山足,泽入万田滋。祇恐明朝别,清风到梦思。
  • 4.《归舟次翠渠韵明朝·祁顺松花满酌金杯滟,醉下扁舟还泛泛。石窍洼中水半侵,山头缺处云来占。居夷自爱忠信好,问俗不嫌风土俭。无情山水解相留,布袜青鞋游未厌。
  • 5.《秋信明朝·周宪王飘飘梧叶委银床,天际初来雁几行。露气忽从今夜白,漏声偏觉五更长。惊幽梦矣书千里,有美人兮天一方。报道桂花成蓓蕾,雨余庭院喜新凉。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