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并序·其二·委任第一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统军帅,不可比盐梅。

相政乖亏犹可救,朝纲虽失亦能回,兵败国倾危。

猜您喜欢

  • 1.《孤山明朝·王渐逵泛湖访和靖,水生湖淼茫。孤山贮凉荫,犹是昔年芳。石径梅已歇,烟汀莲复香。逸兴留天竺,高风蔑钱塘。斯人不可见,吾党有辉光。
  • 2.《古别离明朝·江源明月照我帷,凉风透窗纱。相思对孤烛,敲断双玉钗。君子美如玉,十年九辞家。戚戚怀远游,长年披风沙。昨夜梦同衾,醒复天之涯。含情欲谁诉,忍泪徒自嗟。日月亦易迈,冉冉...
  • 3.《竹翁别号为殷举人乃尊题明朝·祁敏此老冰襟似此君,共持寒操傲乾坤。飞尘不到王猷榻,烟色时封蒋诩门。一径清风醒俗梦,千竿凉月洗诗魂。凤雏又喜青云远,白发无妨日对樽。
  • 4.《对联明朝·吴文之移门欲就山当榻;补屋常愁雨湿书。
  • 5.《自长桥至草凉楼清朝·王士祯西下嘉陵水,瀰瀰绿满滩。缘崖红叱拨,萦栈曲阑干。九折行人少,千峰落日寒。不知投宿处,樵响隔云端。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