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寺阁遇两蜀僧

朝代:清朝|作者:姚鼐|

南朝宫阙悉榛荆,尚有栴檀阁未倾。坐看青山围建业,来从赤脚下桐城。

残英偶尔馀春色,布谷泠然早夏声。万里峨眉僧接䣛,小窗深泼夕阳明。

猜您喜欢

  • 1.《踏莎行·候馆梅残宋朝·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2.《淮上闻雁寄仲恭宋朝·释道潜攲枕船舷夜橹停,数行南去雁如绳。起来欲寄相思字,高拂银河唤不应。
  • 3.《管宁明朝·朱朝瑛幼安亦贤者,无乃太矫饰。牵牛蹊我田,而自与之食。吁嗟有深意,众人固不识。干戈日相寻,闻此庶少息。
  • 4.《偶成明朝·江源作客天涯长苦辛,子规声里催残春。溪花欲放苦遭雨,山雉乍飞长避人。才高也被造化忌,诗恶不为吾辈嗔。世事须知乃如此,风波丛里先抽身。
  • 5.《节后见菊明朝·吴一鹏重阳已过十馀日,才见疏篱菊有花。厌逐纷华供俗眼,独留冷淡伴诗家。清霜数朵水边净,落日一枝风外斜。为汝秋深慰萧索,酒酣聊取插乌纱。
姚鼐的诗词曲代表作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一生勤于文章,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

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