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香亭重赴岭南

朝代:清朝|作者:姚鼐|

昔君溟海我燕京,万里相逢建业城。草绿冶亭同策杖,花明江阁拥弹筝。

东山未可留安石,南越重须见陆生。又送离帆天际望,自垂白发入柴荆。

猜您喜欢

  • 1.《求因果·其二·悌让四首唐朝·敦煌曲子遍见今时少识智,迷上更加騃。自家骨肉也相欺。恩义不相知。彼此不能相忍耐,小事翻为大。为尊人我竞相欺。礼度失尊卑。
  • 2.《华盖仙山院宋朝·何薳旧闻山隐弥天释,几欲从谈不二门。寻到经窗收足座,却应宾主两忘言。
  • 3.《题召伯斗野亭宋朝·孙觉淮海无林邱,旷泽千里平。一渠闲防潴,物色故不清。老僧喜穿筑,北户延朱甍。檐楯斗杓落,帘帏河汉倾。平湖杳无涯,湛湛春波生。结缆嗟已晚,不见芙蓉城。尚想紫芡盘,明珠...
  • 4.《感遇·其三元朝·谭楚翁秋深林木变,年迈容发改。云南听夜雨,酸风寒铁铠。慆慆馈饷人,羁留生冻馁。茅闾与绮罗,倚门日长待。谁歌东山诗,以溃此疽瘣。
  • 5.《答黄卓表见怀之作明朝·何其伟冬深客思转萧萧,文苑书来破寂寥。剑倚青蘋看斗极,诗成白雪傍云霄。栖真津浦閒挥麈,寄傲蒲溪欲弃瓢。叔度风流思聚首,几回扶策望征轺。
姚鼐的诗词曲代表作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一生勤于文章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

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