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

朝代:清朝|作者:姚鼐|

四山动秋响,高林黯将夕。披云度寒榛,暮阴下前壁。

寺门风䔥䔥,飞叶满岩积。箐屿暗深溪,淙鸣出穹石。

想见谷口外,落日远峰碧。一磬流烟中,万壑抱檐隙。

岂无湛冥人,于玆衣萝薜。初月辉易尽,怅望遂停策。

猜您喜欢

  • 1.《论诗三十首·其八元朝·元好问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 2.《题画送陈孟敷明朝·王汝玉君家门掩绿阴低,古木丛篁水郭西。我向京华望吴苑,桃花只隔武陵溪。
  • 3.《崇禅者觅诗归江南宋朝·释德洪去年社燕前,道人江南住。一笑塞鸿来,又在龙安浦。今年寒食后,归心忽飘絮。不知换秋菊,能复如期否。此生付浮云,忽散还复聚。要之不可必,恐作人间雨。行藏类隐峰,两踏...
  • 4.《送穆司成之南监明朝·何瑭南京根本地,司业范模官。今日须君往,他年作鉴看。文章回古道,风俗障狂澜。惆怅临岐处,天时渐渐寒。
  • 5.《入觐过诸湖明朝·吴琏行担希微客舫轻,一帆风过几沧溟。岸旁水落石还出,岗上草黄松自青。老翁泛湖舟几只,孺子濯足歌数声。倚蓬一望成惆怅,诗谩吟哦酒谩倾。
姚鼐的诗词曲代表作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一生勤于文章,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

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