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人家·其三

朝代:清朝|作者:丘逢甲|

化禽啼处药苗肥,日日携锄上翠微。葵叶蓑衣棕瓣笠,满山风雨抱云归。

猜您喜欢

  • 1.《陆游家训宋朝·陆游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
  • 2.《和张秀才落花有感唐朝·李商隐晴暖感馀芳,红苞杂绛房。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梦罢收罗荐,仙归敕玉箱。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
  • 3.《亭菊·其五明朝·何维柏迢迢我思,远莫致之。三闾餐英,宏放厥词。卜居之什,其心孔悲。柴桑三径,作德是宜。允矣君子,百世之师。
  • 4.《淇县谒武公祠明朝·余子俊昔闻淇澳水,今过武公乡。清远灵沙静,幽深草树荒。筼筜常梦竹,蘋藻未登堂。睿圣名千古,高风耿不忘。
  • 5.《咏史明朝·佘翔不见年华逐水流,蛾眉争宠日生愁。相如纵有千金赋,买得春风不白头。
丘逢甲的诗词曲代表作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95年5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