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嶙峋枉酌草堂以诗投谢用韵赋答

朝代:明朝|作者:林熙春|

才绳仲远动珠旒,此日那堪汗漫游。逐吏仍思那宓子,故人何以恋并州。

粤闽几岁情相洽,风雨一尊山更幽。幸有剑光当夜月,可能刻烛续诗筹。

猜您喜欢

  • 1.《画松谚语唐朝·佚名画松当如夜叉臂,鹳鹊啄。
  • 2.《句·其一宋朝·朱胜非始意钟陵参马祖,却寻橘井访苏仙。
  • 3.《登大茅峰元朝·吴全节第一福地第一峰,玉台积翠摩苍空。大君成道二弟从,还丹返老颜如童。绣衣趣召淩天风,此事万古将无同。山高有仙水有龙,龙腹如篆朱砂红。蜿蜒变化理莫穷,作霖济旱年屡丰。...
  • 4.《病中示光道者宋朝·释清远我病无形不可见,曼殊室利得深知。再三若欲通消息,推出床头木枕儿。
  • 5.《送吴用卿归新安明朝·汪礼约葵叶榴花满座看,芳尊绿蚁任交欢。莫言归兴依兰桨,且引薰风醉箨冠。城外青山疑故国,江南秋水忆新安。那堪惜别金台下,愁听离鸿不忍弹。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