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二首·其二

朝代:元朝|作者:刘因|

留侯在汉庭,四老在南山。不知高祖意,但欲太子安。

一读《鸿鹄歌》,令人心胆寒。高飞横四海,牝鸡生羽翰。

孺子诚可教,从容济时艰。平生无遗策,此举良可叹。

出处今误我,惜哉不早还。何必赤松子,商洛非人间。

猜您喜欢

  • 1.《阴晦中忽见华山宋朝·冯璧吏部能开衡岳云,坡仙曾借海宫春。莲峰清晓忽自献,二公何人予何人。
  • 2.《挽罗瀚隆联清朝·文星瑞同谱忆前缘,廿载深交,掩泪怕看循吏传;称觞曾几日,九原遗憾,伤心犹恋老莱衣。
  • 3.《道中明朝·任环策马山头几逐驰,放船江上转危疑。长途险作三千里,一日愁生十二时。佩剑漫随淮浦月,望云空忆草堂卮。年来归兴浓于酒,况复秋风动所思。
  • 4.《香柳娘明朝·朱鼎苦奔驰在路岐。苦奔驰在路岐。如醉如痴。一朝祸起萧墙里。见纷纷骑追。纷纷骑追。城火及鱼池。衔冤吁天地。恨奸雄恣肆。奸雄恣肆。扰乱邦畿。乾坤鼎沸下净丑上。
  • 5.《雨后明朝·李衷纯夜静空山中,鸟鸣知雨歇。寂寂启寒扉,林端澹疏月。
刘因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代著名理学家、人。

刘因父祖皆为金朝人,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元灭南宋,他屡作哀宋之文,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至元十九年(1282年),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官。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再度征召,刘因以病拒绝。至元三十年(1293年),刘因病逝,朝廷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

刘因是元代重要的儒学代表人物、元初北方理学大家,为理学由宋到明的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刘因初为经学,以朱熹为宗,但又不严守朱熹门户,在天道观方面,将生生不息的变化归之于“气机”,主张专务其静,不与物接,物我两忘。在为学方面,主张读书当先读六经、《语》、《孟》,然后依次读史、诸子,主张读书“必先传注而后疏释,疏释而后议论”。他的“古无经史之分”之说,对后来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点产生过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