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育王十二题 其四 袈裟石

朝代:宋朝|作者:李觏|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猜您喜欢

  • 1.《田家夜舂明朝·高启新妇春粮独睡迟,夜寒茅屋雨来时。灯前每嘱儿休哭,明日行人要早炊。
  • 2.《至日和仲宝大学士韵元朝·吴当御扆当阳扇影回,乐声齐起殿前雷。行天黄道常依日,报国丹心未许灰。金锡衮衣归黼黻,琼楼玉宇尚崔嵬。谢安再为苍生起,调化真宜法斗魁。
  • 3.《贻溪怀古十篇·其五·九籥室宋朝·俞充仙术秘丹经,昔人藏九籥。幽栖白云根,保此一炉药。吟残深雨来,梦断岩花落。万虑正坐忘,未能看舞鹤。
  • 4.《送李仲西都谏节推大名明朝·王立道未厌承明直,那堪祖道看。象刑清禁甸,持节渡桑乾。朝下衣香在,焚馀谏草残。霜枫迎去马,似照寸心丹。
  • 5.《闺意明朝·石宝玉指金针课女功,鸳鸯屏暗蜡灯红。窗纱扑簌通宵响,满树桃花一夜风。
李觏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