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杂咏,集杜·岁云暮矣增离忧

朝代:近现代|作者:宁调元|
岁云暮矣增离忧,高视乾坤又可愁。
弟妹萧条各何在,竟非吾土倦登楼。

猜您喜欢

  • 1.《玉楼春·和吴见山韵宋朝·吴文英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 2.《题胡伯奇兰元朝·李昱澧浦春深长绿芽,国香一种最堪誇。纷纷俗眼迷凡卉,只有君家识此花。
  • 3.《湖上晚步元朝·释英画桡归去歇笙箫,水影山光共寂寥。一叟相逢双鬓雪,向人犹自话前朝。
  • 4.《题梅宗韩小画明朝·祁顺仙家楼阁乱云间,古洞疏林映远山。恍惚武陵溪上景,桃花流水钓舟闲。
  • 5.《游七星岩明朝·阮惟良偷閒閒步上星岩,去去清风捲客衫。万丈烟霞归眼界,一重门洞又机缄。高低石磴仙留迹,红紫奇花鸟乱衔。醉把茅龙题翠壁,白云玄鹤满松杉。
宁调元的诗词曲代表作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篇激昂悲壮,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