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李营丘寒山图

朝代:明朝|作者:董其昌|

拈笔经营辋口居,心知馀习未全除。莫将枕漱閒家具,又入中山箧里书。

猜您喜欢

  • 1.《芦花唐朝·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 2.《游丹山宋朝·与客穷幽胜,同登白水山。银涛翻月落,苍壁倚天寒。采药穿云坞,围棋坐石坛。因忘归路晚,纫佩得秋兰。
  • 3.《春联元朝·黄谦之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 4.《峡山飞来寺·其二明朝·岑万碧水遥从天际来,两山疑是巨灵开。啼猿归处流云湿,客子来时画角哀。黄鹄青冥人共语,疏林清磬鹤初回。上方更借绳床坐,閒对松萝一举杯。
  • 5.《竹屋(钦采尊人之号)明朝·李坚(贞夫)幽居谢尘市,有竹千万竿。四壁不受尘,拂座清风寒。主人北窗下,琴书惬盘桓。出门即成趣,满目青琅玕。忆初卜筑时,颇虞生植难。既严牛羊牧,复剪荆棘繁。封培至今日,有此...
董其昌的诗词曲代表作

董其昌(1555年2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卒,赐谥“文敏”。 董其昌擅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