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寄吴浮玉黄门

朝代:明朝|作者:董其昌|

廿年江海鬓成丝,无复鱼肠报所知。林水漫传濠濮意,只缘庄叟是同师。

猜您喜欢

  • 1.《大德歌·冬元朝·关汉卿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 2.《蟾宫曲·晓起元朝·徐琰唤却金乌,飞上扶桑。正好欢娱,不防分散,渐觉凄凉。好良宵添数刻争甚短长?喜时节闰一更差甚阴阳?惊却鸳鸯,拆散鸾凰。犹恋香衾,懒下牙床。
  • 3.《重题江干初雪图宋朝·安焘曾游沧海困惊澜,晚涉风波路更难。从此江湖无限兴,不如祇向画图看。
  • 4.《越秀山郑仙祠联清朝·方浚颐秦有郑生,汉有安生,传志强区分,终以龙门为正史;朝而东海,暮而南海,烟霞遍踪迹,独从羊石辟清都。
  • 5.《游南禅宋朝·释德洪智光广大精进力,化作人间释梵宫。我亦生涯无一钵,伴公他日听楼钟。
董其昌的诗词曲代表作

董其昌(1555年2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卒,赐谥“文敏”。 董其昌擅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