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诗二十首·其十四

朝代:清朝|作者:丘逢甲|

看到奇花眼欲迷,不须惊走笑山妻。天津桥上闻鹃客,忍断残香付马蹄。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丁巳赴湖广乡试晓发城月驿待友人周景沂不至诗以督之元朝·吴正卿画角声残月影横,邻鸡多事管人行。滟杯满引防岚重,新句慵编爱驶轻。一宿蘧庐仁义熟,三生败石梦魂清。故人不至予怀渺,长笑出门天地明。
  • 2.《读扬子宋朝·慕容彦逢子云不偶时,晏如在空屋。席有玄虚文,门无权倖牍。法言讥异户,解嘲惧赤族。忿悱赋长杨,羞愧登天禄。立俗思徇道,制行依圣读。身死名不朽,馨香蔼兰菊。
  • 3.《禾稼在野人有更生之望喜而赋此·其一明朝·朱浙万室如悬磬,盻盻望早秋。皇天亦悔祸,雨匀风力柔。虹霓不为殃,嘉种满南畴。老农欣见之,庶宽饥渴忧。脱粟幸一饱,甘脆吾何求。
  • 4.《送樾冈明朝·何瑭青春旌旆照长途,相饯中丞赴上都。圣主临朝求治理,远人倾耳听嘉谟。两淮烟水连南北,三晋云山似画图。见说经过豺虎避,至今歌颂满樵苏。
  • 5.《寄蒲涧范公清朝·王士祯忆访菖蒲涧,榕阴席屡移。泉声微雨里,江色夕阳时。空谷无残客,诸方问导师。杼山诗法好,惭负碧云期。
丘逢甲的诗词曲代表作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95年5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