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诗二十首·其四

朝代:清朝|作者:丘逢甲|

一捻留红笑玉环,渔阳鼙鼓迫潼关。天教仙鹿先衔去,不许看花到荦山。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穷鸟赋汉朝·赵壹昔原大夫赎桑下绝气,传称其仁;秦越人还虢太子结脉,世著其神。设曩之二人不遭仁遇神,则结绝之气竭矣。然而脯出乎车軨,针石运乎手爪。今所赖者,非直车之脯,手爪之针石...
  • 2.《次韵刘韦孟主簿湖上·其三宋朝·释道潜老葑如云既卷除,风澜百顷翠纡馀。奇探险取各争赋,谁复能名造物初。
  • 3.《西皋别盘石朱尧清明朝·朱谏西岑落叶正纷纷,江上风高起白云。锦席淹留当岁暮,画船摇曳又黄昏。歌声欲动城边浪,雁影遥分塞上群。共踏紫阳山下路,自知年力不如君。
  • 4.《过许四首·其一明朝·何吾驺贤达何心博令名,直缘身世早相轻。放勋未易酬知己,得向箕山适我情。
  • 5.《奉酬西樵先生阁夜闻鹤之作清朝·王士祯楚江烟鹤鸣,风雪萧萧夜。十载别离心,相对寒灯下。
丘逢甲的诗词曲代表作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95年5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