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诗二十首·其三

朝代:清朝|作者:丘逢甲|

唤回三十六宫春,万种千名色顿新。种遍长安无旧品,果然单父是花神。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自怜宋朝·毕仲游自怜贫病也为儒,灯火相亲十岁馀。昔作儿童今已老,案头犹有未看书。
  • 2.《虫叹·其一元朝·刘一飞促织鸣,懒妇惊。心惊不为寒,良人役苦辛。安得化作万机杼,为办上供妇应喜。
  • 3.《小园栽菊·其二明朝·朱同老菊丛根寄小盆,也知春至长儿孙。扶持已费栽培力,长育全资雨露恩。
  • 4.《风梅明朝·祁顺飞雪无声点画阑,树头春意已含酸。天公为促调羹早,故遣狂风昨夜寒。
  • 5.《鹅城临眺寄张天枢明朝·何转书百川东注接浮梁,万岭南奔列女墙。俎豆尚尊苏玉局,江山不识贾平章。追踪悔失云中拇,废寝悲思井上床。慧日塔花光似炬,何人高咏子西堂。
丘逢甲的诗词曲代表作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95年5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