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诗·莫驱屋上乌

朝代:明朝|作者:方孝孺|
莫驱屋上乌,乌有返哺诚。
莫烹池中雁,雁行如弟兄。
流观飞走伦,转见天地情。
人生处骨肉,胡不心自平。
田家一聚散,草木为枯荣。
我愿三春日,垂光照紫荆。
同根而并蒂,蔼蔼共生成。

猜您喜欢

  • 1.《天仙子·其二·谁是主二首唐朝·敦煌曲子叵耐不知何处去。正值花开谁是主。满楼明月夜三更,无人语。泪如雨。便是思君肠断处。
  • 2.《次韵性之宋朝·释德洪一笑形骸外,便能携手行。云容与山靥,今日眼偏明。共坐松下石,仰听松上声。古人亦何远,安用社中名。
  • 3.《偶地居为瑾师赋元朝·大圭有生如浮云,閒踪本无着。出门随所之,去住安可托。茫茫三界内,百年同旅泊。瑾师了空相,偶地得馀乐。去岁辞东州,今晨往南郭。山褐秋风凉,林钟暮烟薄。何处觅禅栖,孤筇...
  • 4.《安庆得风明朝·祁顺数日候风风不来,今朝江上蒲帆开。推蓬一笑楚天碧,五老相见高崔嵬。
  • 5.《徐孟孺招游新筑还集景文堂·其二明朝·李云龙司寇菟裘地,翳然林水间。一从辞北阙,四海仰东山。君接夔龙武,曾随鹓鹭班。韦贤旧业在,莫漾白鸥閒。
方孝孺的诗词曲代表作
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镇溪上方村人,明代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 方孝孺刚直不阿、孤忠赴难、不屈而死,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鲁迅先生曾在《为了忘却的纪念》里以他为典故来形容柔石,认为方孝孺是一个比较迂(即耿直单纯,非贬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