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诗二首·其一

朝代:明朝|作者:归有光|

清辉比秋月,游魂散朝霞。首丘言犹在,易箦意何嗟!

平生丈夫志,寄死宫人斜。曾参为原母,杜氏岂无家。

猜您喜欢

  • 1.《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宋朝·陆游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沈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见十四弦。
  • 2.《忆秦娥·秋萧索宋朝·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
  • 3.《雨中漫兴明朝·伍瑞隆城南城北见烟波,桃李阴阴芳草多。风雨残春三月尽,教人无奈寂寥何。
  • 4.《对玉环明朝·吾邱瑞筛鼓鸣锣。长驱迎黠奴。跨马挥戈。炰炰心胆粗。腰下挂锟铻。旌旂翻似火。臂挽彫弧。櫜盛乌角。玈箭簇飞狐。箶盛金仆
  • 5.《留别黄岩东郊诸胜·其二明朝·沈守正他年拟驾碧油车,谓有长条拂地徐。惭愧未行零落尽,止因不是白尚书。
归有光的诗词曲代表作

归有光(1507年1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