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感怀

朝代:明朝|作者:夏完淳|

登楼迷北望,沙草没寒汀。月涌长江白,云连大海青。

征洪非故国,横笛起新亭。无限悲歌意,茫茫帝子灵。

猜您喜欢

  • 1.《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宋朝·陆游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沈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见十四弦。
  • 2.《题周曾秋塘图元朝·王毅两两幽禽渺渺陂,蒹葭荷叶澹相依。只愁夜半秋声起,满耳西风吹梦归。
  • 3.《抵家清朝·方世泰行衣乍脱喜还悲,仍似桑乾入梦时。亲老幸邀天与健,家倾翻痛妇能持。山田白露登新谷,篱落黄花发故枝。欢捧一尊为母寿,阿奴不道有归期。
  • 4.《登黄鹤楼步韵明朝·伍文定楼边几度舟曾泊,俗子何缘能赏鹤①。故人远赠鹤楼篇②,披诵令人心孔廓③。风景依然非梦凿,龟蛇鹦鹉纷联络④。白云缥缈自青山,黄鹄逶迤崇画阁⑤。阛阓遥连蜃市峰⑥,舳舻...
  • 5.《坊市迎神谣·其二明朝·李之世听来啰唣不分明,羌笛琵琶钲鼓声。重被拥寒侬未起,街头彻夜有人行。
夏完淳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完淳(1631年10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